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什么是西域在张骞之前,人们叫它西北国
TUhjnbcbe - 2024/4/10 17:11:00
白癜风如何治愈 http://m.39.net/pf/a_7935645.html

西域并非只有36国,曾有1国贵族来到今帕米尔高原,建立了4个小国

提示:可能是因为小说《西游记》的原因,中国的老百姓对西域一直有种神秘感。但人们所说的西域三十六国实际上随着历史的发展,并不一直是三十六国。根据史籍记载,所谓的三十六国曾一度裂变为四五十国,甚至最多的时候发展到了七十多国。而西域这一地理概念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包括不同的地域,大致有着这样的区分,即:最早的西域仅包括今新疆南疆与东疆,涉及北疆,但仅限于其中的一部分地方;后来,西域的地理概念变大,不仅包括今新疆南疆、东疆、北疆,还包括中亚;再后来,接近今新疆地区,并逐渐发展为今新疆地区的代称。

一、什么是西域

西域这一叫法,来自于汉代的西域都护,也就是说,汉代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其具体位置,一些专家依据《汉书·西域传》的说法:“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在这里,人们看到,西域即指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至少是当时的西域强国乌孙没有被纳入这“西域都护”的辖地范围,但我们要强调的是:“西域都护”不管乌孙国,并不等于乌孙国不是西域之国。

在这里面,有两个历史细节必须注意,即:汉代远嫁乌孙的公主和乌孙成为汉朝属国。汉朝嫁公主的事大家都清楚,即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这两位公主让中原文化对乌孙文化影响深刻,同时也让乌孙文化传至中原内地。

细君公主远嫁时,西汉朝廷尽可能地缩短乌孙与西汉间的文化距离,《汉书·西域传》中说:“为(细君公主)备官属,有宦官待御数百人”,细君公主在乌孙“自治宫室居”,西汉朝廷又“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对乌孙文化产生影响。据传,细君公主不仅为乌孙带去了养蚕的技术,使丝绸的制作方法西传,而且还为乌孙带去了草原上最早的“房子”,她本人也因为想家,在嫁给乌孙的日子里发明了琵琶。解忧公主的和亲团中有各方面的工匠,女儿弟史又在乌孙学习汉地音乐,与此同时,乌孙文化传至汉地,宫廷有专人教授乌孙语。

但是,乌孙并没有因为两位公主的到来,内部的政治就变得平和了下来。但是,因为西域都护府存在,乌孙的一举一动都在汉朝朝廷的监视掌控之中。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乌孙王翁归靡死了,元贵靡未能顺利继承昆莫之位(王位),乌孙贵族拥立了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军须靡之子,《汉书》中称狂王),西汉朝廷不满。西汉与乌孙的联姻中止。当时,西汉已经不需要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所以解忧公主的任务是为汉控制乌孙。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汉朝廷的意思,又因残暴失去乌孙国国人的支持,解忧公主与汉使者魏如意及任昌合谋刺杀狂王,失败。这是西汉首次干涉乌孙内政,却最终引发乌孙内乱。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狂王堂兄弟乌就屠(翁归靡与一匈奴女子之子)叛变,起兵杀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讨伐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遣乌孙右大将之妻冯嫽(解忧公主的侍者)劝降乌就屠。最后,宣帝册封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印绶。这标志着乌孙国成为西汉的属国。随后,汉朝又为大小昆弥分地界与及人民,大昆弥六万余户,小昆弥四万余户。

其后,西域诸国便有了除了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等国之外,还包括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国。

到了唐代,西域这一地理概念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汉代行政管辖最远到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一带,而唐代设置的都督府州县最远达波斯。根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公元年入侵波斯之时,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大唐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都护府。但是,由于这个都护府已经非常靠近阿拉伯人的统治核心地区,仅存在几年就被阿拉伯人吞并了。

二、张骞之前,西域不叫西域

今天的人们都说张骞通西域,但这是后来的叫法,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在张骞之前,西域是叫“西北国”。也就是说,《史记》中的“西域”实际是指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国”;而以后所说的“张骞通西域”,实指“张骞通西北国”。这一点,荀悦的《前汉记》即已说明。而我们最终想要强调的是,这些国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国,都是些部落,如乌孙这般的非常少,小一点的就像人口只有几百,还不至于今天城市中一个大点的社区。因为刘邦的名字里有个邦字,人们才将它们称作了国。

西北国也是中国之国,汉朝将它们纳入中国版图是人心所向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在前面的文字里其实已经讲到了,即这些所谓的国与国之间,总是打打杀杀,不是你今天吞并了它,就是它明天吞并了别人,或者别人吞并了它和你、它或你。老百姓在这种打打杀杀中没有太平的日子,所以,总希望一个强有力的王朝统管他们,汉王朝理所当然地扮演了这一角色,结束了西域在一个时期内打杀吞并的局面。

乌孙作为西域强国,当然也没有能够摆脱这种在打杀里被吞并和裂变的命运。据说,春秋战国以前乌孙曾在现今宁夏固原一带游牧,其后他们逐渐迁徙到河西地区,并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邦国。后来,与乌孙一起放牧的月氏变得强大了起来,把他们的首领杀了,灭了他们的邦国,最终是在匈奴人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复国。

传说,乌孙的首领难兜靡被杀时,其子猎骄靡还在襁褓中,被遗弃荒野。乌鸦找肉喂养猎骄靡,狼又为他哺乳。匈奴冒顿单于感到奇怪,认为猎骄靡是神,于是决定养育他。猎骄靡长大后,“自请单于报父怨”,并得到匈奴单于的帮助,举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赶走在那里的月氏人,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时间约在西汉文帝后元三年至后元四年(前年—前年)。

但是,乌孙并没因此和匈奴变得友好起来,甚至一度对抗匈奴,这也是历史上汉朝曾想联合他们的原因。后来,虽然他们投靠了汉朝,但因为自身的原因,在汉朝的庇护下也没能够真正强大起来。在西汉期间,有一些乌孙贵族统率自己的部落南下葱岭,建立起数个小国,分别是休循国、捐毒国、尉头国及无雷国,也经历了由一而多的裂变。

葱岭就是现在所说的帕米尔高原,休循国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帕米尔高原北部山中阿赖谷地萨雷塔什一带;捐毒国的分布区在今新疆喀什以西至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连接地带。尉头国治所在今新疆阿合奇县的哈拉奇乡一带;无雷国都城是无雷城,在今塔什库尔干。

对此,《汉书》都是有记载的:“休循国,王治鸟飞谷,在葱岭西……民俗衣服类乌孙,因畜随水草,本故塞种也”;“捐毒国,王治衍敦谷……南与葱岭属,无人民。西上葱岭,则休循也……北与乌孙接。衣服类乌孙,随水草,依葱岭,本塞种也”;“尉头国,王治尉头谷。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户三百,口二千三百,胜兵八百人。左右都尉各一人,左右骑君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千四百一十一里,南与疏勒接,山道不通……田畜水草、衣服类乌孙”;“无雷国,王治无雷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户千,口七千,胜兵三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四百六十五里,南至蒲犁五百四十里,南与乌秅、北与捐毒、西与大月氏接。衣服类乌孙,俗与子合同。”

这些小国都是乌孙人建立起来的,其中人口都以乌孙人为主,也被融入了塞人与羌人的成分。休循国及捐毒国本来是塞人居住的地方,乌孙部落迁入后融合了他们,塞人改穿乌孙服饰。尉头国立国前后情况与休循国和捐毒国相同。无雷国的原居民“衣服类乌孙,俗与子合同”,不是塞人,但同样很快地被乌孙部落融和了。

这些小国都曾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北国”。只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小国的区域有一部分已经不属于今日中国了。就像帕米尔高原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阿富汗东北部,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但今日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是其东部,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境内。历史与地域、民族与国境在这里多少变得有些零乱、繁杂,但是,历史上的西域或者是西北国,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王朝的统管理,这一事实、史实是一直没有变的。

结语:宋代,中原王朝的势力基本深入不到西域,而在这一时期内,西域也如汉代之前的众多小国一样,经历了战乱的阵痛以及文化习俗的变化。明代,虽说“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岛等的统称,但明朝真正能够控制了的只有今天的哈密和吐鲁番地区。

清朝恢复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后,对“西域”的范围做了解释:“其地在肃州嘉峪关外,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今蒙古国)、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蕃藏,轮广二万余里”(《西域图志》)。乾隆时,清朝人开始把“西域”称做“新疆”,至嘉庆时,“新疆”一词就完全代替了“西域”。这背后是清统一准噶尔之战,其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长达近70年。

清统一准噶尔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既巩固了清朝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树立了古代自汉唐之后,中原王朝在西域的荣耀与尊严,同时也实现了西域人民回到祖国怀抱的夙愿。因此,西域在中国古代史上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问题。(文|路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西域在张骞之前,人们叫它西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