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援疆风采河山之托
TUhjnbcbe - 2021/8/7 22:13:00

提示:点击上方"援疆江西人"↑免费订阅本刊

原文发表于中共江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风范》年第11期。

从葱郁的江西启程,一路向西。

舷窗外的机翼掠过水乡、平原、雪山、沙漠、戈壁……

去,去万里之遥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称克州),探访一段关于水的绵绵情谊。

水之重

于国而言,*重。

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中国大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清末的左宗棠明白这重。于是,“重*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的名句在万千奏折中发聩于朝堂,传诵至今。

于*而言,南疆重。全疆接壤八国南疆占其六。于是都说,“*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于南疆克州而言,何为重?”我问援疆的郑勇。

他领着我,在克州的万山之间寻觅答案。

北京时间晚八点,这里阳光依旧眩目,山谷被日光照得发白,周身水分从每一个毛孔迅速散逸,鼻腔干裂,唇皴皮紧。话一出口,亦被风干在日光之下。

郑勇告诉我,亿万年前,这里是海,整座堆叠的贝壳化石山无言佐证。但如今,远离海洋,高山环列,海洋气流难入,形成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因为干,空气湿度低,云雨少,惯是晴空万里;因为干,太阳的热量,几乎全用来加热大地和空气,土壤无法靠蒸发降温,所以昼夜温差大;因为干,植被稀疏,一起风烟沙升腾。

可这干燥中,却有种种意想不到的丰润。

我见到许多树。戈壁荒滩上,确有植物们坚忍存活,如我来前刻板联想一样。但,河流两侧、城市中央、水渠附近……柳树、杨树,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树,都以极高大,壮美的样貌出现。较之江南水乡的柔弱同族,简直是“巨人”。

郑勇指着一棵杨树说:“这里年降水量不足毫米。养活这棵树,一年要多毫升水。”

我猜想,这样的纬度,这样的气候,若有了取之不竭的水,它们会如传说中的神树,直入云端。

我见到许多花。绮丽地从屋舍前,院落外直开到少数民族家庭的角角落落,在地毯上,各色日用品上绚烂铺陈,在人们的衣衫上竭力盛放。花上面堆花,色上面着色,极尽装饰。

我猜想,正因缺乏导致渴望,若有了源源不绝的水,狂喜的人们想必会把花种洒遍广袤的大地,让它恣意,漫成花海。

我见到当地的净手礼仪。

上以铜壶倾水濯手,下以铜盆納接,洗毕不能乱甩,在帕上擦拭。我没问盆中的水最后去了哪里,只觉得他们朴素而本能地珍重爱惜着水,这金贵的水必不会浪费。

昆仑巍巍,天山莽莽,江河如血脉蜿蜒于南疆壮阔的土地,灌溉帕米尔高原上的朵朵绿洲,孕育漫漫丝路上的驼铃不绝。

生命,肉眼可见地,沿水生长蔓延。

柯尔克孜人告诉我,“克孜勒”是红,“苏”是水。这亿万年造山运动激烈碰撞和挤压中诞生的“万山之州”,却以柔情的“红水”为名。也许正因世居于此的人们明白,水,是一箪食一瓢饮的出处,是每一缕人间烟火的来路。

逐水而生,因水而美,由水而兴。

克州之重,在于水。

水之善

为了这重之而又重的水,郑勇来到克州。

年出生的他,自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勤奋工作、潜心科研使他获评高级工程师,并任院建材与岩土研究所副所长,是单位公认的业务骨干。

选派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建设,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的援疆工作原则。年3月1日,作为江西第九批援疆干部人中一员的郑勇赴克州水利局报到,从那天起,他便一头扎进新的工作。

郑勇在克州水利局大门前留影

然而,当他满怀激情对接手的工作条分缕析后发现,一起笔,便是“百废待兴”。工作开展不规范,台账缺失,数据残缺……这一块块“硬骨头”怎么啃?

“缺数据,就一条条补,同事们不擅的工作,就手把手教。既然来了,就要把这里的事当自己的事,不但要做,还要做好!”他暗下决心。

从此,他的办公室灯光常常一亮就到天明。

背倚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强大后援团”,他询专家,问同事,查前例,学经验,把自己专业内和非专业的工作内容吃了个透。

作为水政水资源科长,他深入研究后,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控制农业用水量为重点,积极推进克州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一方面,组织编制了《克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克州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克州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案》等方案;完成了乌恰县、阿克陶县工业园区等多个规划以及阿克陶县特困山区异地扶贫搬迁土地开发、玉麦乡英阿依玛克村异地搬迁点1万亩饲草料地、乌恰县10万吨/年锌冶炼等10余个重点项目的水资源论证的审核、审批,确保用水合理、高效、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河道专项执法、非法开采地下水资源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力促克州水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开创了全州水资源工作的新局面。

年,*自治区启动“河(湖)长制”工作,局领导将这项艰巨的任务托付与他。

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克州的沟壑交错间,茫茫戈壁的霜冷长河中,一片孤原万仞山的苦寂艰辛里,写下了他天明启程,戴月而归的足迹。

与民族干部一道,顶烈日、冒风沙,翻达坂、涉险滩,有路处,一路颠簸;无路处,沿干枯河床的嶙峋乱石攀爬。渴了,饮几口冰凉的水;饿了,啃几口干硬的馕。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短短2个月,硬是将全州大小条河流状况摸查得一清二楚,以一己之力负责起草了克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在自治区六项工作制度基础上增加巡河和督办制度,成为全疆最早制定州、县两级专职河(湖)长实施方案的地方。

郑勇案头叠叠文件厚厚码放。翻开目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共交通、参与筹建克州水投公司、负责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型宣传活动、各类援疆项目的年度计划安排、实施进度调度、质量监督检查、项目综合扶贫……

千头万绪。可认真的他,做到了三年来“零差错”地处理各类公文余份。

饶是百忙,亦从未忘科研,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克州和阿克陶县,成功研发了《T型槽断面设计系统》,有效解决了克州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渠槽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问题;他申报的《一种安装在单动双管钻具上的新型半合管内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获州委组织部第二期“帕米尔人才”重点课题立项1项,州科技局立项课题1项,先后完成了《*克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克州盐碱地改良研究》《农用渠槽断面优化设计研究》《防渗墙原状芯样钻取研究》,论文分别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他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施井电双控取用地下水管理办法(试行)》作为年度全州第一份规范性文件,由州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书架上一摞红彤彤的荣誉证书,“优秀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克州水利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赣鄱水利科学技术奖”“帕米尔人才培育计划”骨干人才培育对象、自治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

“江西水利派来的人有优势——亲和力强、科学素养高,”克州水利局的阿不都热西提说,“我有什么不会的地方,郑勇就一遍又一遍教。”但凡同事求助于他,他总是一个字、一句话讲解,一个文件、一个项目传授,“输血”更“造血”,边疆大地的神经末梢有了更多呵护水脉的“新血”。

三年间,一剂剂带“江西特色”的治水良方在南疆落地见效。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持续上马、一系列民生水利工程建成发挥效益;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河(湖)长制、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融资、农业水价、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科技创新……甘甜的水一路奔腾,滋润克州的土地,惠及各族群众。

参与并见证这一切的郑勇难掩自豪:“有了水、有了草、有了树,有了人烟,就有了一道无形的边防线,我援疆的三年没有英雄壮举,但决不是碌碌无为。我为*稳定和国家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水之情

盛夏的帕米尔高原村落,瓜果飘香,盛装的人们聚拢,古尔邦节的欢庆拉开序幕。

屏息而望,乐声陡起,一线吊得高而悠远,再由高空“宕”地坠下,砸在心尖,还未及回神,手鼓的律动,十二木卡姆弹奏声中,美丽柯族少女舞来,旋、跃、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弹指、合着眼波,舞得令人不能转睛。

郑勇却走到热闹外,接起妻子的电话,“昨晚停电了?孩子们后半夜都睡着了,那就好,你一晚上都没睡啊?对对对,现在你是一家之主。”

“5+2”“白加黑”的连轴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的满面风沙,全年上百次的地震,气候、时差、饮食、语言、生活习惯带来的种种障碍……他,从未言苦。但挂了这通电话的瞬间,能看到他脸上掠过一页页复杂表情,心疼,愧疚,无能为力,还有,一丝苦涩。

我想起刚到那天,印象中稳重温文的他竟欢喜得在援疆宿舍楼上楼下到处拍门,把“援友”们一位位喊到房间畅谈。那份遥远“娘家亲人”来探的欢喜,让几杯酽酽的茶中品出了美酒的香气。

我想起那位老人双眼亮起来又泪涌如泉的瞬间。她是郑勇在*结对帮扶的“亲戚”,阿图什镇兰干村的提力瓦尔迪克比尔老人的妻子。老两口生活困难,郑勇总去探望,不是带去米、面、油、慰问金,就是扛去风扇、饭桌、皮衣,为老人订阅报纸,医院看病,帮老人儿子联系工作,为老人孙子购置文具……

那次,郑勇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上面有三年来走“亲戚”时他拍下的一张张合影的影集。拿到影集,苍老的手摩挲着照片上去年已过世老伴的脸庞,老奶奶大哭起来,她大声唤四邻、儿女、亲戚来观,拉着郑勇的手急急述说,同来的村干部为我们翻译,老人说,村里好多人一辈子都没照过相,她的大儿子去世多年,没有留下照片,都快忘记长什么样了,如今能再见到老伴,实在高兴极了。老人亲昵地拍打着郑勇的肩臂,称他“儿子娃娃”,我问何意,村干部告诉我,在*,“儿子娃娃”的词义几乎囊括了耿直义气、豪爽热情、担当奉献、大气忠诚等所有优秀品质。

临别时,郑勇询问老人还有什么困难?老人摇头摆手:“共产党好!国家好!没有困难,没有困难!”情切,言凿。

郑勇和他的结亲户

最懂情也最重情的水利援疆人,把十万里边境明月系于己身,把五千年华夏文明揽入胸怀,坚守、呵护、传扬。把对国家、对同胞的热爱化作一次次的访贫问苦,一趟趟的政策宣讲,一次次的惠民帮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带到群众中,却把对亲人、爱人的情深深藏在心底,只默默包裹起万山之外的月光,遥寄回家乡。

母亲的病床前,他缺席了;两个孩子最初的成长,他缺席了;妻子的忙碌操劳,他缺席了……但水利战线上,援疆路上他没有缺席。从小民福祉到大国崛起,水利和水利人更是从未缺席。

援的是疆,连的是心。二十多年来,他们一棒接一棒,在祖国西部与少数民族同胞结缘,驻村维稳和脱贫攻坚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心换人心,村容村貌变了,社会氛围暖了,当地少数民族村民从“爱搭不理”到笑容满面,从言语不通,到顺畅交流,见了面总是亲切地唤上一声“阿达西”(兄弟之意)。

节日欢歌还在继续,一群村民拥一面鲜红国旗走到场中,喧哗止息,众众肃立。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飞出村落,掠过戈壁荒滩,崇山仞岭,漂过草原花海,果木丛林。萦绕庄严界碑,巍峨国门。歌声渺远,吐纳出丝路辗转,繁华口岸。颂吟出盛世未央,河山辽阔。

也许远隔万里,也许民族不同,也许样貌各色,也许语言迥异,但我们赖以生存,仰以浇灌的都是同样的水。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

岁月为证。从远行的那刻起,水利援疆人就把理水治山的沉沉托付,扛上肩胛,以水的柔情和韧力,为这片深爱的土地不懈努力,这努力点滴汇聚,承托起一份份无远弗届的美好希翼,温柔恒常,深情隽永,重比河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援疆风采河山之托